孩子胳膊骨折怎么护理
孩子胳膊骨折后可通过固定制动、疼痛管理、观察血液循环、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
1、固定制动
家长需确保孩子佩戴医生建议的石膏或支具,避免患肢移动造成二次损伤。睡觉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日常活动时使用三角巾悬吊保护。禁止自行拆除固定装置,若出现石膏松动或破损需立即就医。
2、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可配合冰敷缓解肿胀疼痛,每次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避免热敷早期使用,可能加重局部出血。
3、观察血液循环
家长需每日检查患肢末梢颜色、温度和感觉。若发现手指苍白、青紫或麻木,可能提示固定过紧导致血运障碍,需立即调整固定物。同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压疮,骨突部位可垫软棉保护。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逐步过渡到握力球锻炼、轻量哑铃等主动训练。初期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康复周期通常需要4-8周。
5、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时间进行X线复查,通常骨折后1周、3周、6周各需检查一次。若发现骨折端移位或愈合延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需携带既往影像资料对比。
护理期间需保证孩子摄入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避免碳酸饮料影响钙吸收。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骨骼重塑。注意看护孩子避免再次跌倒受伤,玩具区铺设防滑垫,选择合脚的防滑鞋。若出现患肢异常弯曲、持续剧痛或发热,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