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痛经怎么回事
一直痛经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干预。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多见于年轻女性,表现为月经期下腹坠胀痛,可能伴随恶心、头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萘普生片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日常避免生冷饮食,经期适当热敷腹部。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始于经前1-2天,可能伴随性交痛、不孕等症状。该病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或腹腔镜手术治疗。
3、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多见于经产妇,因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痛经。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
4、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多为继发性,可能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需完善病原体检查,常用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慢性期可配合物理治疗。
5、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加重痛经,这类患者可能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等心理干预改善,必要时联合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
痛经患者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可饮用姜茶等温性饮品。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减少高盐高糖摄入。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特点,有助于医生诊断。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疼痛,需警惕器质性疾病,尽早就医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