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后病人的反应
肝癌介入治疗后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反应。肝癌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方式,术后反应与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介入治疗后1-3天内,部分病人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或炎症反应有关。发热多为低热,持续2-3天,由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少数病人因化疗药物刺激或栓塞后胃肠道血流变化,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一过性异常也较常见,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通常1-2周内逐渐恢复。
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汁漏、肝脓肿或肾功能损伤。胆汁漏多因治疗损伤胆管导致,表现为持续腹痛伴黄疸。肝脓肿与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相关,需警惕高热寒战等感染征象。肾功能损伤多见于基础肾功能较差者,与造影剂或化疗药物代谢负担加重有关。
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腹痛及尿量变化,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出血。饮食宜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疗效,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