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导致身上痒怎么办
糖尿病导致身上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皮肤护理、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通常由高血糖损伤神经血管、皮肤干燥、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神经末梢和微小血管,导致瘙痒。需每日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保持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如糕点、含糖饮料。
2、外用药物
针对局部瘙痒可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炎症,或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若合并真菌感染需联用酮康唑乳膏,皮肤皲裂时可薄涂尿素软膏。用药前需清洁皮肤,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3、口服药物
严重瘙痒可短期服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或加巴喷丁胶囊改善神经性瘙痒。合并焦虑时医生可能开具阿普唑仑片,但需警惕镇静副作用。所有口服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皮肤护理
每日用37℃温水洗澡,选择pH5.5弱酸性沐浴露,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避免使用电热毯、碱性肥皂等加重皮肤干燥的因素。
5、就医治疗
当出现皮肤溃烂、发热、脓性分泌物时,提示可能发生严重感染,需立即就诊内分泌科或皮肤科。医生可能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皮肤镜检或活检,严重者需静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皮肤自查习惯,每周检查足部、腋窝等易忽略部位。饮食上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血糖波动。若瘙痒持续2周未缓解或加重,须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