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
预防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需综合管理干体重、调整透析方案、控制超滤率及加强营养支持。主要措施包括严格评估干体重、采用可调钠透析、优化超滤曲线、避免透析中进食、监测血压变化等。
1、干体重管理
干体重评估是预防低血压的基础,需通过临床体征结合生物电阻抗分析动态调整。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小于干体重的5%,避免超滤率过高导致血容量骤降。医护人员需定期评估患者水肿程度、颈静脉压等指标,及时修正干体重数值。透析过程中出现肌肉痉挛或头晕时需重新评估干体重设定是否合理。
2、透析方案优化
采用可调钠透析可维持血浆渗透压,初始透析液钠浓度设为145-150mmol/L,后期梯度降至135-140mmol/L。低温透析将透析液温度调至35-36℃有助于血管收缩。序贯超滤模式先清除大部分水分再行毒素清除,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对于心功能较差者建议延长透析时间至4-5小时。
3、超滤率控制
每小时超滤量不宜超过干体重的1%,总超滤量控制在2.5-3.5升以内。使用血容量监测设备实时调整超滤速率,当相对血容量下降超过15%时应暂停超滤。对于易发低血压患者可采用曲线超滤模式,透析初期超滤率较高,后期逐步降低。
4、药物干预
透析前停用降压药物可减少血管扩张效应。对于反复低血压者可考虑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管张力,或生脉注射液改善微循环。严重低血压发作时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快速扩容。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5、营养与体位
透析前2小时避免进食可减少内脏血流分流。建议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乳清蛋白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透析中采用头低脚高位增加回心血量,出现先兆症状时立即抬高下肢。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但避免严格限水导致透析间期口渴加重。
血液透析患者应每日监测晨起血压并记录尿量变化,透析前避免剧烈运动。建议穿戴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透析后2小时内避免沐浴。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燕麦、瘦肉等食物,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心血管状态,必要时转诊心内科协同管理。透析过程中出现视物模糊、冷汗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