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月经期出现子宫出血是怎么回事
非月经期出现子宫出血可能由排卵期出血、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药物控制、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表现为少量出血,通常持续2-3天。保持外阴清洁即可,无须特殊治疗。
2、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导致激素紊乱,引发不规则出血。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
3、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压迫子宫内膜导致出血,常伴随经量增多。确诊后可通过米非司酮片缩小子宫肌瘤,或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4、子宫内膜息肉
息肉机械性刺激可引起点滴出血,超声检查可确诊。建议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使用地屈孕酮片预防复发。
5、宫颈病变
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疾病接触性出血多见,需进行TCT和HPV检测。根据结果选择保妇康栓局部用药或宫颈锥切术。
日常需记录出血时间与量,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卫生用品。饮食注意补充铁和蛋白质,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出血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头晕乏力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