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骨骨折和骨裂有什么区别
踝骨骨折和骨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程度和影像学表现,踝骨骨折通常指骨骼完全断裂或明显移位,而骨裂属于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皮质轻微裂痕。
踝骨骨折在X线片上可见清晰的断裂线或断端错位,常伴随剧烈疼痛、肿胀、淤血及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开放性伤口或骨骼穿透皮肤。此类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如坠落、车祸或运动撞击导致,需通过石膏固定、手术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治疗。骨裂在影像学上仅显示为细线状裂纹,骨膜可能完整,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常见于运动扭伤、长期应力性损伤或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采用支具保护、限制负重等保守治疗。
踝骨骨折愈合周期较长,一般需6-12周,且可能遗留关节僵硬等后遗症;骨裂愈合较快,约4-6周可恢复。但两者均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康复阶段均需配合物理治疗和渐进性功能锻炼,骨折患者更需关注术后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预防。
无论踝骨骨折或骨裂,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类等,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后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定期随访时需携带影像资料供医生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异常疼痛、皮肤发红发热等情况需立即就医。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日常活动建议使用拐杖或护踝提供支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