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和便血是什么病
吐血和便血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肠息肉、结肠癌等疾病。吐血多与上消化道病变相关,便血则可能涉及下消化道或肛门疾病,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可能导致呕血,血液经肠道消化后形成黑便。患者常伴有周期性上腹痛、反酸等症状。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丛破裂,引发大量鲜红色呕血,可能伴随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紧急处理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治疗。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药物或酒精刺激可引起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表现为呕咖啡样物或黑便。常见诱因包括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大量饮酒等。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4、肠息肉或肿瘤
结肠息肉表面溃破或结直肠癌浸润血管可导致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可能混有黏液。伴随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确诊依赖肠镜活检,治疗需手术切除并配合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5、痔疮或肛裂
便后滴鲜血或厕纸染血多为痔疮或肛裂所致,血液不与粪便混合。可能伴有肛门疼痛、瘙痒。轻度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反复出血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
出现吐血或便血应立即禁食并平卧,记录出血量及性状,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无论出血量大小均需急诊就医,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胃肠镜等检查。恢复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肠镜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