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儿童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
1、细菌或病毒感染
儿童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能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常见致病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易因炎症肿胀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哺乳姿势不当、擤鼻用力过猛等行为可能加重功能障碍。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等。可通过咽鼓管吹张术改善,哺乳时应保持头部抬高姿势。
3、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黏膜水肿可阻塞咽鼓管开口。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导致组胺释放,引发鼻塞、流涕等症状。建议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
4、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增生可能压迫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伴随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轻度肥大可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重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
5、免疫缺陷
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儿易发生中耳炎。免疫球蛋白缺乏导致病原体清除能力下降。需定期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清洁,教会正确擤鼻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半竖立姿势,防止乳汁反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