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一周了牙龈肿痛怎么办

口腔科编辑 医语暖心
22次浏览

关键词: #牙龈肿痛 #拔牙

拔牙一周后牙龈肿痛可通过冷敷、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药物、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牙龈肿痛可能与感染、干槽症、食物残渣刺激、凝血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1、冷敷

拔牙后一周出现牙龈肿痛时,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患处进行间断性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疼痛。冷敷时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若肿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需停止冷敷并就医。

2、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每日漱口3-4次,餐后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刷牙时避开创面,选择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邻牙。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加重感染风险。禁止用力漱口或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触碰创面,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

3、使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若存在干槽症需使用碘仿纱条局部填塞。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用药期间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复诊。

4、调整饮食

术后一周内应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鸡蛋羹、米糊等,避免辛辣、过热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恢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可通过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获取。禁止用患侧咀嚼,吸烟饮酒可能延缓伤口愈合,需严格避免。

5、及时就医

若肿痛伴随明显异味、脓液渗出或张口受限,可能提示干槽症或颌骨感染,需口腔外科处理。医生可能进行清创术、放置引流条或开具更强效药物。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症状应提前就医,防止感染扩散。

拔牙后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凝血。恢复期间每日观察创面情况,记录肿痛变化。建议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组织修复,避免用吸管饮水产生负压。术后2周内禁止游泳或蒸桑拿,防止创面出血。若肿痛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放射性疼痛,须立即进行口腔CT检查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