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关节痛风的症状有哪些
脚踝关节痛风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可能伴随皮肤发亮、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常见诱因有高嘌呤饮食、饮酒、肥胖等。
1、突发剧痛
脚踝痛风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单侧关节剧烈疼痛,常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发生,疼痛程度可达难以忍受。疼痛部位以踝关节内侧多见,可能伴随明显压痛。急性期通常持续3-10天,发作前可能有轻微刺痛等前驱症状。发作期间建议抬高患肢,避免关节负重。
2、红肿发热
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摸有灼热感,局部温度较对侧升高。肿胀程度与炎症反应相关,严重时可能蔓延至足背。这种炎症反应是尿酸盐结晶激活免疫系统所致,冷敷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避免直接冰敷皮肤。
3、活动障碍
急性期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常因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或穿鞋。关节腔内积液和滑膜增生可能导致机械性活动阻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感。症状缓解后关节功能多可完全正常,但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4、皮肤脱屑
发作后期红肿消退时,患处皮肤可能出现脱皮现象。这是炎症消退过程中表皮细胞代谢加速的表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需注意与皮肤感染鉴别,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5、慢性结节
长期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可能在踝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表现为皮下坚硬结节,严重者导致关节畸形。痛风石破溃后可能排出白色粉笔末样物质,需警惕继发感染风险。慢性期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痛风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缓解期建议持续服用别嘌醇片等降尿酸药物。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或反复发作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关节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