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症状要做肠镜
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时建议做肠镜检查。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发现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肠癌等病变。
1、便血
便血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可能表现为粪便带血、黑便或鲜血便。便血可能与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疾病有关。痔疮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多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肠息肉和肠癌引起的便血可能为暗红色或黑色,血液与粪便混合。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便血常伴有黏液脓血便。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和病变性质,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2、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持续时间超过4周时需要警惕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克罗恩病、肠癌等疾病均可引起排便习惯改变。肠易激综合征多为功能性改变,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肠结核和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肠镜下可见溃疡、糜烂等表现。肠癌引起的排便习惯改变常伴有便血、腹痛等症状,肠镜下可见肿块或溃疡。对于不明原因的排便习惯改变,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3、不明原因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原因时称为不明原因消瘦,可能与消化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肠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导致体重下降。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可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消瘦。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肿瘤或炎症性病变,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对于不明原因消瘦患者,肠镜检查是重要的排查手段。
4、慢性腹痛
持续超过3个月的腹痛称为慢性腹痛,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梗阻、肠粘连等疾病有关。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痛多与排便相关,肠镜检查无异常。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引起的腹痛常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溃疡等表现。肠梗阻和肠粘连引起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肠镜检查可能发现肠道狭窄或占位性病变。对于长期慢性腹痛患者,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5、腹部包块
腹部触诊发现包块时需要警惕肠道肿瘤、肠套叠、肠结核等疾病。肠癌形成的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伴有便血、消瘦等症状。肠套叠多见于儿童,表现为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肠结核形成的包块多位于右下腹,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肿瘤、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腹部包块合并肠道症状时,肠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包括饮食调整和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通常可以耐受。检查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肠道健康,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和水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定期体检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