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钙如何治疗
婴儿缺钙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D、药物治疗、日光浴、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缺钙可能与喂养不当、维生素D缺乏、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夜惊、多汗、枕秃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保证每日奶量充足,6个月后逐步添加含钙辅食如西蓝花、豆腐、芝麻酱等。乳母应注意自身钙摄入,每日饮用牛奶或食用豆制品。避免过早添加影响钙吸收的高纤维食物。
2、补充维生素D
足月儿出生后每日需补充400IU维生素D滴剂,早产儿需补充800IU。可选择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等制剂,促进肠道钙吸收。补充期间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吸收率。
3、药物治疗
中重度缺钙需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颗粒等钙剂,合并佝偻病者可配合骨化三醇胶丸。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便秘、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血钙水平稳定后逐渐减量。
4、日光浴
每日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暴露婴儿四肢皮肤5-10分钟,紫外线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夏季需在树荫下进行,冬季可延长至15分钟但需做好保暖。
5、定期监测
每3个月检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评估骨密度改善情况。生长发育门诊定期测量头围、身高体重曲线,观察前囟闭合进度。若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需及时调整方案。
日常护理需保持婴儿睡眠环境安静以减少夜惊发作,穿着纯棉衣物及时擦干汗液预防着凉。哺乳期母亲每日应摄入1000mg钙质,可通过饮用500ml牛奶或食用300g北豆腐补充。避免让婴儿长期处于被动体位,每日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抽搐、喉痉挛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