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期流血怎么回事
非经期流血可能由排卵期出血、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调节、药物控制、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表现为少量褐色分泌物或点滴出血,持续2-3天。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黄体功能不足或雌激素波动,引发不规则出血。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制剂调节周期。
3、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压迫子宫内膜血管导致突破性出血,常伴有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可考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4、子宫内膜息肉
息肉表面血管丰富易破裂出血,表现为经间期点滴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配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5、宫颈病变
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需通过TCT和HPV检测明确诊断。轻度病变可用保妇康栓治疗,高级别病变需行宫颈锥切术。
建议记录出血时间、量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劳累和辛辣刺激饮食。40岁以上女性出现非经期出血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日常可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