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痱子和红痱子
白痱子和红痱子是痱子的两种常见类型,白痱子表现为透明或白色小水疱,红痱子为红色丘疹或斑疹,多由汗液滞留皮肤引起。
1、白痱子
白痱子又称晶状粟疹,汗液在角质层内滞留形成透明或白色小水疱,直径1-2毫米,疱壁薄易破,无周围红晕。好发于前额、颈部及躯干等部位,通常无瘙痒或疼痛感。婴幼儿因汗腺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2、红痱子
红痱子又称红色粟疹,汗液在表皮深层滞留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密集红色丘疹或斑疹,直径1-3毫米,伴明显刺痒感。常见于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需避免高温环境,穿着透气衣物,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发病机制
两者均因汗腺导管阻塞导致汗液滞留,但阻塞深度不同。白痱子为角质层浅表阻塞,红痱子为棘层较深部位阻塞。湿热环境、衣物摩擦、肥胖等因素可诱发。婴幼儿、长期卧床者及高温作业人员为高发人群。
4、鉴别要点
白痱子水疱透明无炎症,红痱子丘疹伴红斑和瘙痒。脓痱子为红痱子继发感染后的表现,可见脓性分泌物。湿疹皮损形态多样且有渗出倾向,真菌感染常呈环状分布,需通过临床表现区分。
5、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温度25-28℃为宜,湿度不超过60%。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及时更换汗湿衣服。每日温水清洁后轻拍干皮肤,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婴幼儿需注意尿布区通风,成人应减少剧烈运动后的汗液积聚。
出现痱子后应避免搔抓,可冷敷缓解瘙痒,红痱子持续不褪或出现脓疱需就医。日常注意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婴幼儿护理时家长需勤剪指甲防止抓伤,成人可适量使用含薄荷醇的止汗产品辅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