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应力性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局部注射、手术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带状组织,过度使用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其发炎。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剧烈,活动后减轻。急性期建议冰敷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慢性期可用超声波治疗,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严重时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
2、跟骨骨刺
跟骨底部异常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常见于长期穿硬底鞋人群。X线检查可见骨刺形成,疼痛在承重时加重。建议更换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压力。若合并滑囊炎,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3、跟腱炎
跟腱过度负荷引发的炎症多见于跑步爱好者,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并采用跟腱减压支具,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慢性患者需进行离心性力量训练,必要时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因摩擦刺激产生炎症,常见于高跟鞋穿着者。局部可见红肿热痛,穿刺可抽出炎性液体。治疗需消除机械刺激因素,急性期口服洛索洛芬钠片,顽固病例可行滑囊切除术。
5、应力性骨折
骨质疏松或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导致跟骨微骨折,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核磁共振可早期确诊,需绝对制动6-8周,配合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恢复期逐步进行水中漫步等非负重训练。
日常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赤足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后充分拉伸跟腱和足底筋膜;出现持续疼痛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冬季注意足部保暖,睡前可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