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怎么办
化疗后骨髓抑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输血治疗、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方式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通常由化疗药物损伤造血干细胞、骨髓微环境破坏、免疫功能下降、营养摄入不足、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补充铁元素和叶酸。避免生冷食物,所有食材需充分加热杀菌。红枣枸杞粥等药膳可辅助促进造血,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2、药物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作用更持久。地榆升白片可改善白细胞减少,益血生胶囊有助于提升血小板。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3、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时需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机采血小板。输血前需完成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反复输血者可能出现铁过载,需配合去铁治疗。
4、预防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便后使用碘伏消毒肛周。出现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5、定期监测
化疗后每周检测2-3次血常规,重点关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骨髓抑制高峰期多在化疗后7-14天出现,恢复期需持续监测至指标稳定。出现头晕、瘀斑等异常症状时应随时复查。
化疗后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每日开窗2次每次30分钟。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跌倒外伤。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皮肤有无出血点,体温每日监测3次。所有治疗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发热、严重乏力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瘦肉、乳制品等营养摄入,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