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是什么病
过敏性湿疹是一种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过敏性湿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反应、环境刺激物接触等因素,临床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
1、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有特应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过敏性湿疹。这类患者可能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缺失,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于有遗传倾向者,家长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
2、免疫异常反应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是核心发病机制,患者体内IgE水平常升高,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常见诱因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以及镍、香料等接触性过敏原。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抗组胺,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抗炎。
3、皮肤屏障破坏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和皮脂分泌减少导致屏障功能受损,使外界刺激物更易穿透表皮。过度洗浴、碱性清洁剂使用、干燥环境等因素会加重屏障损伤。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如薇诺娜特护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避免用力搓擦皮肤。
4、环境因素刺激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化学洗涤剂、合成纤维衣物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夏季汗液刺激和冬季干燥寒冷是常见诱因,部分患者对羊毛、化纤等织物敏感。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涤剂,室内保持50%-60%湿度。
5、微生物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可加重炎症反应,其分泌的超抗原能激活T细胞导致病情迁延。慢性湿疹患者常合并皮肤感染,表现为渗出、结痂。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过敏性湿疹患者应建立长期皮肤管理计划,每日使用足量保湿剂,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记录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过敏原,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急性发作期建议及时就医,慢性期可定期复诊评估病情。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有助于减少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修剪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戴棉质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