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可能引起短期放射性甲状腺炎、唾液腺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远期继发肿瘤等副作用。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风险,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放射性甲状腺炎是碘-131治疗后1-2周内常见反应,表现为颈部疼痛肿胀,可能伴随短暂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唾液腺损伤因碘-131在唾液腺浓聚导致,患者可出现口干、味觉改变,持续数周至数月。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多发生于治疗后24小时内,与放射性对胃肠黏膜刺激有关。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通常为暂时性,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长期大剂量碘-131暴露可能增加白血病、膀胱癌等继发肿瘤风险,但发生率较低。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泪腺功能障碍导致眼干,或暂时性脱发。育龄期女性需注意卵巢功能受影响可能,男性可能面临短暂精子质量下降。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放射性肺炎或肝功能异常,与药物代谢分布异常相关。所有副作用发生概率与严重程度受个体差异、累积剂量及防护措施影响。
接受碘-131治疗后应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放射性排泄,治疗后1周内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儿童,使用单独餐具并加强口腔清洁。建议治疗后1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与血常规,出现持续发热、严重口干或皮下出血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避免高碘食物干扰治疗效果,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疲劳。治疗期间及后续随访中应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定期进行颈部超声和全身扫描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