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坐骨骨折
坐骨骨折是指构成骨盆环的坐骨部位发生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的损伤,多由高能量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及负重困难。
坐骨是骨盆后下方的重要承重骨,与髂骨、耻骨共同构成髋臼。当遭受直接暴力撞击如高处坠落、车祸挤压,或骨质疏松患者轻微跌倒时,坐骨可能发生断裂。典型症状包括单侧臀部剧烈疼痛并向大腿后侧放射,患侧下肢无法主动抬离床面,坐位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会出现会阴区淤青或排尿困难,若合并神经损伤可能出现足下垂或感觉异常。
诊断需结合外伤史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显示大部分骨折线,但对于无移位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CT三维重建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细节。磁共振成像对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和隐匿性骨折具有优势。治疗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和稳定性,无移位骨折可采用卧床休息4-6周配合镇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移位明显或合并髋臼骨折时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常用空心螺钉或重建钢板。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预防坐骨骨折需加强骨质疏松筛查,中老年人每日应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D滴剂。高风险职业者需做好防跌落措施,运动时佩戴防护装备。骨折愈合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适量食用牛奶、鱼肉及西蓝花,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痂形成。若出现持续发热或疼痛加重需警惕深静脉血栓或感染,应及时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