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危害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乏力、头晕、心悸等,危害可能涉及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指甲脆薄、异食癖等症状。
1、乏力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肌肉和器官供氧,从而引起疲劳感。患者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现。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头晕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尤其在体位改变时明显。由于血红蛋白减少,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眩晕、头昏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患者可能伴有耳鸣、视物模糊等表现。治疗需纠正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3、心悸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贫血时心脏需加快跳动以代偿供氧不足,导致心慌、胸闷等不适。长期严重贫血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伴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等表现。治疗需及时补铁,可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并限制剧烈运动。
4、皮肤苍白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见皮肤、黏膜苍白,以睑结膜、甲床表现明显。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颜色变淡,可能伴有口角炎、舌炎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治疗需补充铁剂如乳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颗粒,同时增加蛋黄、菠菜等含铁食物摄入。
5、异食癖
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表现为对非食物物品的异常渴望,如想吃泥土、冰块等。这种症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可能与铁缺乏影响神经系统有关。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表现。治疗需及时补铁,可使用枸橼酸铁铵维B1糖浆、多维铁口服溶液等药物,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血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饮茶或咖啡与补铁剂同服,以免影响铁吸收。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