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怎么治坐骨神经痛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常用方法有毫针针刺、电针、温针灸等,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1、毫针针刺
选取环跳、委中、阳陵泉等穴位,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刺激,可缓解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下肢放射痛。治疗时可能出现酸胀感,属于正常针感反应。需避免在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部位施针。
2、电针疗法
在传统针刺基础上连接电针仪,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增强镇痛效果,特别适用于慢性坐骨神经痛。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15-20分钟。心脏病患者慎用该疗法。
3、温针灸
将艾绒裹于针柄点燃,通过热力传导刺激穴位,适合寒湿型坐骨神经痛。需注意防止烫伤,糖尿病患者因皮肤感觉减退应谨慎使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晕,通常数小时可消退。
4、穴位注射
将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注入承山、昆仑等穴位,兼具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注射后可能有短暂胀痛感,需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采用。
5、刺络拔罐
在疼痛明显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拔罐,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疼痛。操作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体质虚弱者应减少放血量。局部瘀斑一般1周内可吸收。
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时可在膝下垫软枕减轻神经牵拉。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配合低频热疗效果更佳。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排除椎间盘突出加重等严重情况。日常可进行仰卧抬腿等舒缓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