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如何区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则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晶体沉积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引发,与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和骨侵蚀。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诱因包括高嘌呤饮食、酒精摄入等。
2、症状特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肿痛,晨僵超过1小时,常见于手指、腕关节,逐渐导致关节畸形。痛风急性发作多为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突发剧痛,局部红肿发热,症状多在3-10天自行缓解。
3、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常呈阳性,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痛风患者血尿酸通常超过420μmol/L,关节液穿刺可见针状尿酸钠结晶,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负性双折光。
4、影像学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后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侵蚀。痛风X线早期多正常,慢性期可见穿凿样骨破坏,超声可发现双轨征或痛风石沉积。
5、治疗原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需长期使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痛风急性期用秋水仙碱片、非甾体抗炎药,缓解期需降尿酸治疗如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
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关节功能锻炼,避免畸形加重;痛风患者需严格低嘌呤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出现关节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