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有哪几种分类
胃炎主要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类。急性胃炎多由药物刺激或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如腐蚀性胃炎、感染性胃炎等较为少见。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通常由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急性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停用刺激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保护胃黏膜药物,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浅层炎症,常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饮食不规律人群。症状表现为餐后腹胀、嗳气等。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治疗包括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3、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胃腺体减少,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病因与自身免疫、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变薄。治疗需定期胃镜监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营养补充剂。
4、腐蚀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因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导致,属于急重症。表现为剧烈腹痛、呕血,可能并发胃穿孔。需立即就医洗胃,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创面,必要时行胃部分切除术。
5、感染性胃炎
感染性胃炎由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等特殊病原体引起,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包括持续发热、体重下降,胃黏膜活检可发现病原体。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结核药物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慢性胃炎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黑便、消瘦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注意饮食卫生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建议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