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丙肝如何诊断

25214次浏览

我们都知道丙肝是一种有着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而且这种传染是没有性别、地域限制的,说到小儿丙肝时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孩子们的健康很是重要,建议家长一定要及时确诊孩子们的病情,那么小儿丙肝如何诊断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步:特异性诊断

小儿丙肝诊断很是重要,经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抗HCV阳性,证实肝脏或肝外组织如唾液腺、脾脏、外周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HCVAg阳性或HCV RNA阳性的患儿,均可作出丙肝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免疫法检测HCV抗体,需要长期连续检测,并且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始终检测不到抗 HCV,及未标化的多种PCR,因此检测HCV RNA可存在假阳性,此时连续HCV RNA 2次阳性的意义更大。

第二步:临床排除法

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并能够除外巨细胞病毒症状性感染、EB病毒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患儿,如流行病学提示为非消化道感染者即可疑似为丙肝。

第三步:确定诊断

小儿丙肝诊断主要有哪些方法呢?也在表现在凡临床诊断为急性、慢性、重症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的患儿,需要经过病原学或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方法确定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才能作为丙肝确诊病例。儿童中存在由以上病毒重叠或合并感染的情况,需要加以区分。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小儿丙肝诊断主要有哪些方法,相信大家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在此建议大家一旦发现小儿丙肝的症状时,对于没有患上丙肝的人来说,要注意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这样治疗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相关推荐

丙肝治疗需不需要住院
丙肝病毒的治疗住院与否,主要取决于现在的疾病的阶段,因为丙肝可以分为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说是慢丙肝阶段,转氨酶在200以下,这个时候完全没必要住院,在门诊通过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和保肝降酶的药物就可以。如果说慢丙肝的患者转氨酶比较高,大约200以上,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可以住院,进行一些保肝降酶的治疗,并且对病情有一个更细致的观察,以防在这个肝炎的阶段出现肝衰竭的可能。如果处于肝硬化的阶段,那就要看肝硬化是代偿期还失代偿期,一般代偿期的丙肝肝硬化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也可以平常口服一些纤维化保肝的药物,在清除丙肝病毒的基础上,口服这些药物就可以。如果说肝硬化的失代偿期,甚至肝癌的患者,这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语音时长 01:10

2021-12-30

75767次收听

丙肝复发原因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仅仅只有一个检测的作用,就是通过检测到体内这个丙肝病毒抗体阳性,代表感染了丙肝病毒。但是这个抗体没有保护性,不能够保护,防止再次感染丙肝病毒,而且丙肝病毒一共有六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之间是可以相互再感染的。比如说这次感染的是基因一型,下一次有可能会感染基因二型。丙肝病毒的抗体没有保护性,得过一次丙肝,通过治疗把丙肝病毒清除了以后,还有可能再得一次丙肝,这就指的是丙肝的复发。一般丙肝病毒的治疗的话,目前来说采用的比较先进的办法,指的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的,抗病毒治疗的办法,既往传统的抗病毒的治疗办法是,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治疗办法,但是因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副作用多一些,所以现在一般会选用小分子化合物的办法,来抗丙肝病毒。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58415次收听

丙肝如何才能检测出来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采用两种办法检测首先是要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就是有这个病毒产生的一种蛋白,这种蛋白就叫丙肝抗体,这种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快速。如果丙肝病毒的抗体是个阳性,就代表有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会进一步的检测,血液里面丙型肝炎病毒的定量和分型,如果能够检测到定量是个阳性的,比如说体内的丙肝病毒是10的3次方,10的5次方,就代表体内确实是含有丙型肝炎病毒的,丙型肝炎病毒总共有六型,会对这个体内的丙肝病毒进行分型,看处于哪一型,不同的分型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语音时长 00:56

2021-12-30

62486次收听

丙肝抗体阳性表示什么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丙肝抗体,如果丙肝抗体阳性,说明机体有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这个时候,要同时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核酸,也就是HCV-RNA,如果核酸检测也是阳性的,那么就可以确诊有丙肝病毒的感染。如果单纯只是抗体阳性,核酸检测的结果是阴性的,可能是一个既往感染,或者是机体的身体血液当中的某些成分造成假阳性的可能。所以单纯抗体阳性不能确诊,要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清当中的含量比较低,所以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还不能完全否定诊断。如果高度怀疑有丙肝病毒感染,可以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再次复查丙肝病毒的核酸。
语音时长 01:10

2021-07-09

65153次收听

01:59
哪些丙肝患者不适合用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办法。首先干扰素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比如说白细胞、血小板的减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流感样的症状、精神神经的异常。所以对于本身造血功能有异常或者本身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及精神状况不太好的患者,不会采用干扰素的治疗办法。其次对于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需要合并用利巴韦林,而利巴韦林对于血红蛋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般对于贫血的患者,我们也不会给予干扰素的治疗。
02:04
丙肝会自己好吗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大约有20%~50%的人可以自发的清除,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把丙肝病毒达到清除的目的。但是就算丙肝病毒清除了,身体仍然会产生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这个抗体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就算清除了丙肝病毒,仍然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一旦有了传染丙肝的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到医院来详细的检测,检测一下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定量,了解到底有没有传染丙肝病毒。千万不要有这种侥幸的心理。
关于什么是丙肝病
生活中的病毒是有很多的,病毒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肝炎对人体的伤害,并且肝炎分为很多种,有甲肝、乙肝、丙肝,其中丙肝的传染性非常的高,在对人体产生威胁的同时还威胁的他人的健康,那么,什么是丙肝病?
丙肝发作症状有哪些
丙肝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因为丙肝的症状一般是不明显的,发现一般就是晚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伤害是很大的,丙肝也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那么丙肝发作症状有哪些,相信通过以下内容介绍我们会找到答案。
丙肝脾大可治疗吗
丙型病毒性肝炎也是我们俗称的丙肝,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发生在我们的肝脏处,出现这种疾病时我们需要终身的治疗,因为这种疾病,具有传染和复发性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生活当中的细节,那么,丙肝脾大可治疗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丙肝前期的医护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等到病情严重啦才去医院接受治疗,不管什么病只要做好平时的保养和接受正规的治疗,丙肝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要有效预防好疾病的加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丙肝前期的医护方法有哪些?
丙肝患者需要重视的饮食注意事项
丙肝患者除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外,还需重视以下饮食禁忌,即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少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02:42
丙肝是怎么回事
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肝炎状态。丙型肝炎病毒也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进一步检查,就发现它是一个噬肝的病毒,也就是感染了这个病毒之后,它会导致肝脏的损伤。丙肝病毒感染之后,可以导致慢性化,出现肝硬化,甚至发生肝脏的肿瘤。丙肝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它的传播途径和乙肝相似,但是它比起乙肝,可能出现家庭聚集的现象更少见。尽管它的感染率不如乙肝多,但是它造成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还是应该进行丙肝的筛查。
丙肝什么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较轻,类似于感冒,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现象。如果身体的免疫能力可以尽快地识别和抵御病毒,就能很快的显示症状,这时候如果能够积极进行治疗的话,治愈率是非常高的。慢性丙型肝炎一般潜伏期都比较长,时间越长,出现丙型肝炎临床表现的症状就会越慢,这个时候如果再次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导致肝硬化等严重疾病的发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常常出现无力、头晕、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等症状,有部分患者可伴有轻度的脾肿大。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10

55154次收听

01:45
丙肝的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第一个途径也是最多见的途径就是输血、献血方面的途径,比如像过去比较多见的混用血浆,叫做单采血,很早以前的一种献血的方式。血浆采完之后,所有的献血员为同一个血型,把他们的红细胞提取出来,然后把血浆混在一起再回输,这种传播的机会非常高。另外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有可能会感染。其它的像针灸,如果不是一次性的针灸器具,传染丙肝的机会也很高,其它像修脚也有可能。其它的途径像日常生活接触,很少会传播丙肝,夫妻之间也有可能,但是传播的机会都比较少。
02:35
丙肝检查项目
丙肝目前有丙肝抗体的检查、丙肝病毒的RNA定量、丙肝病毒的分型三种检查项目。一、丙肝抗体检查主要是检查患者是否曾经接触过丙肝病毒,并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叫非保护性抗体,这种检查只能知道患者是否曾经得过丙型肝炎,并不能对新的丙肝病毒产生保护性的效应。二、丙肝病毒的RNA定量检查也叫丙肝病毒的核酸定量,也就是检测身体里面是否有活性丙肝病毒,如果病毒定量是阳性,就意味着体内有活的丙肝病毒,如果病毒定量是阴性,就意味着以前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已经被身体清除,现在是一种非肝炎的状态。三、不同类型的丙肝病毒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所以之前会做丙肝病毒的分型检查,但随着小分子抗丙肝病毒药物的问世,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就逐渐的模糊起来,最早的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也一点一点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