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预防针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宝宝打预防针后需注意观察局部反应、监测体温、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调整等事项。
1、观察局部反应
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或轻微疼痛,属于正常免疫反应。家长可用清洁冷毛巾敷于红肿处,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若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或持续3天未消退,需联系接种医生。
2、监测体温
部分疫苗可能引起低热反应,建议接种后每日测量体温2-3次。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因素。
3、保持清洁
接种当天避免洗澡,次日可正常清洁但不要用力揉搓注射部位。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防止局部感染。如发现针眼处有脓性分泌物或持续渗液,需就医处理。
4、避免剧烈活动
接种后1-2天内应限制跑跳等剧烈运动,减少肌肉收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可进行安静游戏或阅读活动,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应答。
5、饮食调整
接种后24小时内建议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母乳喂养可维持原有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缓引入新食材,避免过敏原干扰免疫反应评估。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家长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记录接种日期与疫苗批号。接种后1个月内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如出现异常哭闹、嗜睡、抽搐或全身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接种史。日常可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提升疫苗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