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子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乌桕子的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祛风除湿、治疗皮肤溃疡以及辅助通便等。
1、外用消肿止痛
乌桕子捣碎后外敷可用于缓解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其油脂成分能渗透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时需避开破损皮肤,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2、杀虫止痒
乌桕子提取物对疥螨、阴虱等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可配制成10-20%油剂涂抹患处。使用前需清洁皮肤,连续使用3-5天,出现皮肤刺激应立即停用。
3、祛风除湿
乌桕子与苍术、黄柏等药材配伍煎汤外洗,可改善风湿性关节疼痛。其挥发油能通过皮肤吸收产生抗炎效果,每日熏洗1-2次,水温不宜超过40℃。
4、治疗皮肤溃疡
乌桕子油含三萜类化合物,能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常用乌桕子油纱布覆盖慢性皮肤溃疡,每日换药1次,配合抗生素使用效果更佳。
5、辅助通便
乌桕子含蒽醌类物质,少量内服可刺激肠蠕动。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煎服剂量控制在3-6克,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
使用乌桕子时应注意其种子和树皮均有毒性,内服必须严格遵医嘱。外用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储存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儿童误食。建议使用前进行皮肤过敏测试,将少量乌桕子油涂抹于前臂内侧,观察24小时无反应再继续使用。日常可搭配艾叶、苦参等药材增强疗效,但不宜与刺激性化学药剂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