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可引起结肠癌
大肠息肉是消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大肠腔内黏膜长出的隆起物,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肉疙瘩。而大肠息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腺瘤,本身属于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如果腺瘤不断增大,则其发生癌变的几率也随之升高,因此肠腺瘤也被认为是结肠癌或直肠癌的“癌前病变”。
有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这是由于大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发病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有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或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常常是因为肠道功能不良、排便习惯改变甚至是便血来就诊,经肠镜检查才发现大肠息肉的存在。因此凡出现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注意做肠镜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
发现息肉并及时在肠镜下予以切除,是预防结肠癌或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有近半数的患者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结肠癌
- 2 结肠癌是否严重
- 3 什么叫结肠癌
- 4 结肠癌是怎样造成的
- 5 结肠癌是怎么形成的
- 6 结肠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
- 7 结肠癌形成怎么引起的
- 8 结肠癌呢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