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脚气的原因脚气怎么办
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穿透气鞋袜、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脚气可能与足部潮湿、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糖尿病、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瘙痒、脱皮、水疱、糜烂、异味等症状。
1、保持足部干燥
足部潮湿是真菌繁殖的温床,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趾缝部位。可选用吸湿性强的棉质袜子,避免穿潮湿鞋袜。运动后或脚部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鞋袜。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等潮湿环境中,尽量穿防水拖鞋以减少接触感染源。
2、外用抗真菌药物
脚气通常需要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皮肤癣菌生长,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涂抹于患处及周围皮肤。症状较轻时用药1-2周,严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若用药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应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穿透气鞋袜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材料有助于减少足部出汗,如纯棉、羊毛或专业透气运动袜。避免长时间穿橡胶鞋、塑料鞋等密闭鞋类,夏季可多穿凉鞋保持通风。新鞋使用前可喷洒抗真菌喷雾,旧鞋定期晾晒或用紫外线灯消毒。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足部透气,以防真菌感染引发并发症。
4、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脚气具有传染性,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指甲剪等个人物品。家庭成员中有脚气患者时,应分开洗涤袜子并使用消毒液浸泡。健身房、宿舍等公共场所尽量自备拖鞋,避免赤脚行走。若宠物有皮肤癣菌感染,也需及时治疗以防交叉传染。
5、及时就医
当脚气症状持续不愈、面积扩大或出现化脓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等,或进行真菌培养确定菌种。伴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者更需规范治疗,以防感染扩散引发丹毒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脚气复发需长期保持足部护理习惯,每日更换清洁袜子并用60℃以上热水洗涤。饮食上可适当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帮助维持皮肤健康。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防继发细菌感染,瘙痒严重时可冷敷缓解。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发现早期症状及时处理。若经常复发建议就医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疾病,并遵医嘱完成足疗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