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核磁怎么看
腰椎间盘突出在核磁共振影像中主要通过椎间盘形态、信号变化及神经压迫程度来判断。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椎间盘突出方向、硬膜囊受压情况、神经根是否受累以及脊髓信号有无异常。
核磁共振检查中,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或膨出,T2加权像上髓核信号减低。矢状位可清晰显示突出物与硬膜囊的关系,轴位能判断突出方向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中央型突出可见硬膜囊受压变形,旁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常伴随同侧神经根移位。若突出物突破后纵韧带,T2像可见高信号裂隙。严重者可能出现马尾神经受压征象,如圆锥或马尾神经水肿。慢性突出可伴有终板Modic改变或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天,避免久坐久站及腰部负重。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睡眠时在膝关节下方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体位。日常需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肥胖者需控制体重。若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综合征表现,须立即就医。核磁报告应由专业骨科或神经科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不建议自行解读影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