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股骨颈骨折
左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左侧股骨颈部位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属于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股骨颈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该部位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或外伤后,主要表现为患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等症状。
1、解剖特点
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转子间线之间,长度约5厘米,直径较细且承受较大应力。该部位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解剖学上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三类,其中头下型骨折预后较差。
2、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主要诱因,轻微跌倒即可导致骨折。中青年患者多因高能量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所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会增加骨折风险。病理性骨折需警惕骨肿瘤等基础疾病。
3、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跌倒后无法站立,患髋呈屈曲外旋位,腹股沟区压痛明显。X线可见骨折线,CT能明确骨折移位程度。部分嵌插型骨折可能保留部分行走能力,但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跛行和疼痛。老年患者可能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4、诊断方法
除常规X线检查外,MRI对隐匿性骨折敏感度达98%。骨扫描适用于评估血供情况。需完善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实验室检查需排除电解质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代谢性疾病。需与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鉴别。
5、治疗原则
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牵引保守治疗。移位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常用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等装置。65岁以上头下型骨折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需早期康复训练预防关节僵硬,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对侧骨折风险。
患者应避免患肢过早负重,术后6-12周逐渐恢复活动。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发现股骨头坏死迹象需及时干预。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措施,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保持适度日照促进钙质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