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感染了怎么办
拔牙后感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镇痛处理、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拔牙后感染通常由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操作污染、凝血异常、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轻柔漱口,每日重复进行3-4次,避免用力漱口导致血凝块脱落。感染初期可用棉签蘸取氯己定溶液擦拭创面,清除食物残渣和分泌物。注意清洁时动作需轻柔,避免触碰创口周围肿胀组织。
2、抗生素治疗
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感染伴发热时可选择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对青霉素过敏者应提前告知医生更换克拉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3、切开引流
形成脓肿时需由口腔科医生在局麻下切开排脓,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24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引流。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可能需住院进行负压引流治疗,配合静脉抗生素控制感染扩散。
4、镇痛处理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配合使用丁硼乳膏局部涂抹缓解牙龈肿痛。夜间疼痛加剧者可抬高床头15度,用康复新液含漱帮助创面修复。
5、定期复查
术后3天需复诊观察感染控制情况,拍摄牙片排除残留牙根或骨碎片。2周后复查评估骨愈合进度,必要时进行创面清创。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应延长随访周期至1个月,监测血糖及免疫功能指标。
拔牙后感染期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用健侧牙齿咀嚼。每日保证2000毫升饮水促进代谢,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恢复期间禁止吸烟饮酒,使用软毛牙刷避开手术区域清洁,睡眠时采用半卧位减轻面部充血。出现剧烈疼痛、张口困难、高热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防止发生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长途飞行,防止气压变化影响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