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要怎么治疗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异常、子宫内膜息肉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伴随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
2、物理治疗
超短波、微波等热疗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适用于病程较长伴有盆腔疼痛的患者。需配合医生建议进行10-15次疗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腹部灼热感属正常现象。
3、中药调理
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中药需辨证使用,湿热瘀结型多见经血色暗、带下黄稠等症状。
4、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合并息肉或黏膜下肌瘤者。严重粘连患者可能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宫腔恢复情况。
5、生活护理
经期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每日更换内裤并用沸水消毒。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推荐瑜伽、快走等温和运动。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冲洗阴道。
日常需注意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及维生素丰富的深色蔬菜。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下腹部可配合热敷缓解疼痛。建议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和分泌物检查,育龄女性备孕前需专项评估子宫内膜状态。出现经期延长、性交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