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标准是什么
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标准主要包括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两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关节面平整、力线正常及稳定性恢复。
解剖复位要求骨折块完全恢复到原始解剖位置,关节面台阶小于1毫米,内外踝间隙对称,下胫腓联合关系正常。功能复位允许存在轻微移位,但需满足踝关节负重时无疼痛、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且远期不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复位后需通过X线或CT评估距骨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匹配度,观察踝穴宽度是否一致,并排除下胫腓分离。术中常采用应力试验验证稳定性,若外旋或外展应力下关节间隙增宽超过2毫米则提示复位不足。术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确保骨折愈合过程中未发生二次移位。
踝关节骨折复位后应避免早期负重,可进行非负重的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6周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需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蛋类,同时限制高盐食物以减少水肿。康复期间建议穿戴护踝支具保护关节,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若出现肿胀加剧或皮肤发绀,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神经损伤。定期随访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复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