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脚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引起脚麻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代谢紊乱、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刺痛感、蚁走感、温度觉减退等症状。可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感染、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
1、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使足部感觉神经传导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袜套样麻木,伴随针刺样疼痛或烧灼感。需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营养神经,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造成足部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神经损伤。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伴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建议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贝前列素钠片改善微循环。
3、代谢紊乱
血糖波动引起山梨醇代谢通路异常,导致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失衡。这种麻木多呈渐进性发展,可能合并肌肉萎缩。除强化血糖管理外,可补充硫辛酸胶囊调节代谢。
4、感染
足部真菌或细菌感染产生的炎性介质会刺激末梢神经。常见于合并足癣患者,表现为局部麻木伴皮肤糜烂。需采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抗真菌,严重时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控制感染。
5、外伤
糖尿病足感觉减退易导致 unnoticed trauma无感知外伤,如鞋袜摩擦伤可能压迫神经。这类麻木多局限在创伤区域,需清创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完整性,选择透气棉袜及宽松软底鞋,避免长时间泡脚。保持血糖稳定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范围,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出现足部溃疡、颜色改变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预防糖尿病足坏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