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是什么病
骨关节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骨关节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关节软骨长期磨损会导致软骨变薄、碎裂,失去缓冲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关节滑液分泌减少,润滑功能下降。肥胖会增加关节负重,加速软骨退化。关节外伤或过度使用可能造成软骨损伤。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软骨代谢。
骨关节病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关节隐痛,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晨起关节僵硬,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摩擦感或弹响。严重时可出现关节肿胀变形,活动范围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质量。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磁共振成像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血液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关节炎。关节液检查可鉴别感染性或晶体性关节炎。
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适度运动、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避免关节过度负荷、保持适度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均衡饮食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有益。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症状加重。
骨关节病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注意关节保护,避免爬楼梯、提重物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选择软底鞋减轻行走时关节冲击。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分担关节压力。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如出现症状突然加重或新发关节肿胀,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关节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