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与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奶癣一般指婴儿脂溢性皮炎,湿疹则属于过敏性皮肤炎症,两者在病因、症状及好发部位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婴儿脂溢性皮炎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有关,多发于出生后2-10周。湿疹多由遗传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接触过敏原诱发,常见于有特应性皮炎家族史的婴幼儿。前者属于生理性皮肤问题,后者属于病理性免疫反应。
2、症状表现
婴儿脂溢性皮炎表现为头皮、眉弓等部位的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偶有轻微红斑但瘙痒不明显。湿疹以皮肤干燥、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为特征,严重时出现渗液、结痂,好发于面颊、四肢伸侧等部位,常因搔抓导致皮肤增厚。
3、发病部位
婴儿脂溢性皮炎集中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乳痂、耳后、鼻唇沟。湿疹分布更具广泛性,婴幼儿期多累及面部、四肢外侧,儿童期可转移至肘窝、腘窝等屈侧皮肤,部分伴随过敏性鼻炎或哮喘。
4、病程特点
婴儿脂溢性皮炎具有自限性,多数在3-6月龄后自行消退。湿疹呈慢性复发性,可能持续至儿童期甚至成年,需长期保湿护理,急性发作时需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
5、护理要点
婴儿脂溢性皮炎建议每日用婴儿油软化痂皮后轻柔清除,避免过度清洁。湿疹护理需注重每日2-3次无刺激保湿剂如凡士林涂抹,避免羊毛织物摩擦,哺乳期母亲需忌口海鲜、坚果等常见致敏食物,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瘙痒。
家长发现婴幼儿皮肤异常时,建议记录皮疹形态变化与诱发因素,避免自行使用偏方。两种疾病均需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若皮疹扩散、渗液化脓或伴随发热,须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或皮肤活检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