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胃肠动力异常、胆囊功能障碍、胃部手术后遗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上腹灼痛、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
减少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蛋羹等,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每日进食4-5次小份餐食,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适当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如苹果泥、南瓜糊等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胆汁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能增强胃肠蠕动,熊去氧胆酸胶囊可调节胆汁成分。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克拉霉素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
对于顽固性病例可采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处理糜烂病灶,或通过内镜放置十二指肠支架改善胆汁引流。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治疗后需配合抑酸药物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维持治疗。
严重解剖结构异常者需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或幽门成形术,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前需完善肝胆胰MRI和胃排空试验评估,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预防营养不良。
长期焦虑抑郁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建议参加胃肠疾病患者互助小组,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日常应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的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每3-6个月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呕血、黑便等警报症状需立即就医。戒烟限酒并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