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耳炎症状与治疗
幼儿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幼儿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耳痛
耳痛是幼儿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抓耳、哭闹不安或夜间惊醒。疼痛可能与中耳腔内压力升高或炎症刺激有关。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病毒感染引起时可使用阿昔洛韦颗粒,过敏因素导致时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家长需避免让幼儿用力擤鼻,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体位。
2、发热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38℃以上发热,多与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细菌感染引起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引起时可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发热期间让幼儿多饮温水,必要时用温水擦拭腋下等部位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需及时复诊。
3、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音量。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术,反复发作时可考虑鼓膜置管术。治疗期间家长应避免让幼儿接触噪音环境,面对面交流时适当放慢语速,定期进行听力筛查评估恢复情况。
4、耳道溢液
鼓膜穿孔后可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提示细菌感染加重。需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家长应注意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时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游泳或潜水。分泌物带血或持续超过1周需警惕并发症。
5、平衡障碍
内耳受累时可出现走路不稳、眩晕等症状,可能与迷路炎有关。急性期应让幼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溶液改善循环。家长需移除环境中尖锐物品,在楼梯等区域加装防护栏,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需排除颅内并发症。
幼儿中耳炎护理需保持鼻腔通畅,哺乳期婴儿喂奶后竖抱拍嗝,避免仰卧位喝奶。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远离二手烟等刺激物。急性期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康复期适当增加胡萝卜、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建议每半年进行耳科检查,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感冒期间避免乘坐飞机。若出现呕吐、颈部僵硬等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