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注射疗法的危害
内痔注射疗法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肛门狭窄、感染等并发症。内痔注射疗法是通过向痔核内注射硬化剂或坏死剂使痔核萎缩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轻度内痔或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射疗法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药物渗透至周围健康组织,引发肛门直肠黏膜溃疡或坏死。硬化剂过量注射可造成直肠壁深层损伤,增加肛门纤维化风险,严重时形成环状瘢痕导致肛门狭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持续肛门坠胀感或排便困难,与药物刺激神经末梢或局部炎症反应有关。感染多因无菌操作不规范引起,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极少数情况下药物误注入血管可能诱发门静脉血栓。
采用苯酚植物油等坏死剂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和广泛组织坏死。注射位置过深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暂时性大便失禁。对硬化剂过敏者会出现皮肤黏膜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发生创面延迟愈合和继发感染。反复多次注射可能破坏直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肛周脓肿发生概率。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站和剧烈运动。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预防便秘。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治疗前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出血性疾病。孕妇、凝血障碍患者及急性肛周感染者不宜采用该疗法。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注射后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