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上痒疹呢
痒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昆虫叮咬以及系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痒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丘疹结节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可通过皮肤保湿、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膏、光疗以及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有关。这类患者常自幼发病,表现为四肢伸侧对称分布的顽固性丘疹。治疗需长期使用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可遵医嘱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2、皮肤干燥
冬季气候干燥或频繁洗浴会破坏皮脂膜,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剧瘙痒-搔抓循环。表现为皮肤脱屑伴抓痕,好发于小腿前侧。建议减少洗澡频率,沐浴后立即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
3、过敏反应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或食用海鲜等致敏食物可能诱发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常伴发荨麻疹样风团,瘙痒夜间加重。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滴剂,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4、昆虫叮咬
蚊虫唾液蛋白注入皮肤后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持续数周的瘙痒性丘疹。常见于暴露部位如四肢,可见中央叮咬痕迹。早期冷敷减轻炎症,外用卤米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凝胶,继发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5、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淋巴瘤等疾病可能通过代谢紊乱或免疫异常诱发痒疹。多表现为全身顽固性瘙痒伴色素沉着,常规治疗无效。需完善血糖、甲功等检查,原发病控制后皮损可改善,必要时使用阿普斯特片调节免疫。
日常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洗澡水温不超过38℃,使用无香料沐浴产品。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E,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渗液、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潜在疾病。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免疫状态,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