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灸操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龙骨灸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定位取穴、药物制备、施灸固定三个核心步骤,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操作前需准备艾绒、生姜汁、特制龙骨粉及纱布等材料。医师首先根据患者症状选择督脉或膀胱经穴位,常用部位为大椎至腰俞区间。用生姜汁调和龙骨粉制成药饼,厚度约3毫米,覆盖于选定穴位。将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点燃,每次施灸3-5壮,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施灸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施灸部位,嘱咐患者保持局部干燥24小时。整个操作需在通风环境中进行,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烫伤。
特殊情况下如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敏感者,需减少艾炷数量至1-2壮,药饼厚度减至2毫米。孕妇禁用此法,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选取上部穴位。施灸后出现水疱直径超过1厘米时,需立即中断治疗并作消毒处理。部分体质虚弱者可能出现晕灸反应,需提前准备糖水等应急物品。
接受龙骨灸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沐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排寒。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影响灸疮愈合。建议每周治疗1次,3-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不少于2周。施灸部位结痂后不可强行剥离,日常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治疗前后各1小时不宜空腹或过饱,保持情绪平稳。若施灸后出现持续发热或局部化脓,应及时返诊处理。平时可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增强阳气,但避免在施灸当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