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手术的危害
膀胱造瘘手术可能出现感染、造瘘管堵塞、尿路刺激症状、造瘘口周围皮肤问题及长期并发症等危害,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规范。
感染是膀胱造瘘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造瘘口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有关。需定期消毒造瘘口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
造瘘管堵塞多因尿液沉淀物或血块积聚导致,表现为排尿不畅或完全无法排尿。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严重堵塞时需更换造瘘管。
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及下腹坠胀感,可能与导管刺激膀胱黏膜有关。症状较轻时可热敷下腹部,严重时需调整导管位置或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缓解症状。
造瘘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湿疹、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与尿液刺激或过敏反应相关。需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出现肉芽增生时需硝酸银烧灼处理。
长期并发症包括膀胱挛缩、结石形成及反复尿路感染。建议每3个月复查膀胱超声,必要时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导管者需定期更换硅胶材质导管以减少刺激。
膀胱造瘘术后需保持造瘘管通畅,每日用碘伏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2次,避免导管牵拉或扭曲。饮食上增加水分摄入,限制咖啡因及酒精,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以酸化尿液。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盆浴,可采取淋浴并用防水敷料保护造瘘口。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膀胱功能评估,出现发热、血尿或造瘘管脱出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