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边痒是怎么回事
耳朵里边痒可能由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耵聍栓塞、过敏反应或外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抗真菌治疗、耵聍取出、抗过敏治疗或异物取出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通常与过敏体质或接触刺激性物质有关,表现为耳道皮肤红肿、脱屑伴剧烈瘙痒。急性期可能出现渗出液,慢性期以皮肤增厚为主。治疗需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洁。
2、真菌性外耳道炎
长期潮湿环境或滥用抗生素易诱发真菌感染,常见症状为耳痒、耳闷及黑色絮状分泌物。确诊需通过耳镜检查和真菌培养。治疗首选克霉唑滴耳液,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需注意疗程需持续2-4周以防复发,期间禁止游泳或耳道进水。
3、耵聍栓塞
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可能形成硬块,刺激耳道引起瘙痒和闷胀感,伴听力下降。较小栓塞可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坚硬栓塞需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日常避免频繁掏耳,油性耵聍体质者建议每半年专业清理一次。
4、过敏反应
染发剂、洗发水或耳机材质等接触性过敏原可导致耳道瘙痒伴皮疹,严重时出现水肿。急性期需口服氯雷他定片,局部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建议记录过敏史,更换低敏护理产品,金属过敏者应选用钛合金耳机。
5、外耳道异物
昆虫进入或棉签纤维残留等异物会刺激耳道,引发突发性刺痒感,可能伴随耳鸣。活体异物需先用植物油窒息后冲洗,植物性异物禁用液体冲洗以防膨胀。自行掏取易造成鼓膜损伤,建议立即就诊耳鼻喉科处理。
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是预防瘙痒的基础措施,洗浴时可用硅胶耳塞防水,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油性皮肤者每周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清洁耳廓即可。若瘙痒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分泌物、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切忌长期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以免掩盖病情。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更换寝具减少尘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