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肿脚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肿脚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静脉回流障碍、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治疗原发病、抗感染、局部护理等方式干预。
1、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患者常伴有口渴、多尿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
2、静脉回流障碍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瓣膜受损后血液淤积,表现为足踝部凹陷性水肿,久站后加重。可穿戴医用弹力袜,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严重者需行静脉曲张手术。
3、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水钠潴留,出现对称性下肢水肿,多伴随泡沫尿、血压升高。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缬沙坦胶囊、呋塞米片控制血压及利尿,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4、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损伤感觉神经后,足部痛觉减退易引发反复创伤,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肿胀。典型表现为袜套样感觉异常。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依帕司他片改善微循环,每日检查足部皮肤。
5、感染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足部破溃后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抗生素,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伊曲康唑胶囊。
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水肿需每日抬高下肢促进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严格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至内分泌科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破溃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