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脱臼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脱臼可能由关节发育异常、外伤后韧带松弛、肌肉力量失衡、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关节固定训练、肌肉强化锻炼、手术治疗、支具辅助、药物镇痛等方式干预。
1、关节发育异常
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如髋臼发育不良、肩盂浅平等易导致关节稳定性差,表现为轻微外力作用下反复脱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儿童期可采用石膏固定促进关节发育,成人严重者需行关节盂加深术等手术矫正。
2、外伤后韧带松弛
急性脱臼未规范治疗可遗留关节囊松弛,常见于肩关节首次脱位后未制动,表现为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感。早期应严格制动3周,慢性期可通过关节镜下囊壁紧缩术修复,配合氨甲环酸片等抗炎镇痛。
3、肌肉力量失衡
肩袖肌群力量薄弱或拮抗肌群张力异常时,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多见于羽毛球运动员等过度使用单一肌群人群。需进行肩关节周围肌群平衡训练,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训练后炎症反应。
4、神经系统疾病
脑瘫或脊髓损伤导致肌张力障碍时,异常肌肉牵拉可能引发髋关节病理性脱位。需先处理原发病,配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缓解痉挛,严重者需行股骨截骨术重建关节稳定性。
5、遗传因素
Ehlers-Danlos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存在胶原蛋白缺陷,表现为全身多关节过度活动伴反复脱位。需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关节保护支具,疼痛发作时可短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大幅度挥臂等危险动作,游泳和普拉提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关节稳定性,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改善骨关节营养,睡眠时使用肩关节固定带能预防夜间脱位,若一年内脱位超过3次需考虑手术评估。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骨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自行服用镇痛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