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慢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慢性鼻炎可能增加子女患病概率。这类患者鼻腔黏膜对刺激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生炎症反应。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冷空气或粉尘刺激。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局部抗炎药物。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花粉、烟雾、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环境中,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慢性损伤。职业性暴露如装修工人、纺织工人等群体发病率较高。建议佩戴口罩防护,定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3、感染因素
反复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导致鼻腔黏膜持续性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等。患者可能伴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头痛等症状。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可阻碍鼻腔通气,引发黏膜长期充血肿胀。这类患者常伴有持续性单侧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轻度者可通过鼻用激素控制症状,严重偏曲需考虑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5、免疫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后,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发展为慢性炎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除避免过敏原外,可长期使用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过敏药物,严重者需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慢性鼻炎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建议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保持黏膜湿润。若症状加重或出现血性分泌物、面部疼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长期用药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