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疱疹
头面部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簇集性水疱,可能伴有疼痛或灼热感。治疗需结合抗病毒药物与局部护理,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下降、紫外线照射或精神压力等。
1、抗病毒治疗
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或伐昔洛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发挥作用,需在皮疹出现48小时内开始服用。伴随神经痛者可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
2、局部处理
水疱未破溃时可外涂阿昔洛韦乳膏,破损后改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冷敷生理盐水有助于缓解灼热感,禁用激素类药膏以免加重病情。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病毒扩散。
3、诱因控制
急性期需避免日晒、熬夜或辛辣饮食等刺激因素。免疫力低下者可能需补充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反复发作者应排查HIV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疼痛管理
后遗神经痛可选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中重度疼痛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配合局部利多卡因凝胶贴剂缓解症状。
5、并发症预防
眼部受累需紧急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防止角膜炎。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头痛呕吐时,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并监测脑脊液指标。
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急性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皮疹结痂前暂缓化妆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恢复期可进行低频超声波治疗促进神经修复,若半年内发作超过3次建议完善免疫功能检测。出现发热、视力模糊或颈部僵硬等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