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骨骨折后遗症
女性盆骨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慢性疼痛、活动受限、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盆骨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需根据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可能引发持续性骶髂关节或耻骨联合区域疼痛,与局部软组织粘连、关节炎或神经损伤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考虑神经阻滞治疗。康复期应避免久坐久站,配合低频脉冲理疗改善血液循环。
2、活动受限
骨盆稳定性破坏可能导致步态异常或下肢承重困难,常见于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需通过骨盆稳定性训练逐步恢复,如桥式运动、核心肌群强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必要时使用骨盆带辅助固定。
3、泌尿系统障碍
骨折移位可能压迫膀胱或尿道,导致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与盆底肌损伤或神经调节异常相关。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严重尿潴留需导尿处理,可配合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功能。
4、性功能障碍
耻骨支骨折易引发性交痛或性欲减退,多因局部解剖结构改变或心理因素导致。阴道干涩者可短期应用雌三醇乳膏,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时需心理科介入。建议采用侧卧位减少骨盆压力,逐步恢复性生活。
5、心理障碍
长期康复过程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与躯体功能受限和社会角色适应困难相关。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可改善心理状态,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若出现持续失眠可短期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3促进骨愈合。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骨盆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排尿异常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骨盆三维CT重建明确是否存在骨不连或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