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脊髓损伤怎么治疗
颈椎脊髓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具体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主要处理方式有卧床制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等。
1、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脊髓震荡或神经根受压患者。需绝对卧床2-4周,使用颈托固定颈椎,避免二次损伤。配合超短波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期间需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功能变化。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甲泼尼龙注射液冲击治疗,减轻脊髓水肿和炎症反应。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修复,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神经根性疼痛,但需警惕消化道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
对于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压迫者,需在72小时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清除血肿及碎裂骨块。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适用于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定期复查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
4、康复训练
损伤稳定后开始阶段性康复,早期以电动起立床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平衡杠内站立训练。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进行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肌肉收缩功能。手功能障碍者需进行抓握、对指等精细动作练习。
5、并发症防治
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间歇导尿管理神经源性膀胱。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下肢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出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时需立即排除尿潴留等诱因。
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需终身避免颈部剧烈活动,睡眠时使用记忆枕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饮食应保证每日90-100克优质蛋白摄入,多食用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促进骨骼修复。康复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但须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定期进行肌电图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出现肌张力异常增高或新发功能障碍需及时复诊。